查看原文
其他

强势的父亲才能培养出冠军女儿?

2017-05-11 C计划-郭兆凡 C计划



 

思辨 X 赋能 X 行动

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

欢迎戳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主创专栏

和你分享批判性思维、公民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郭兆凡|文


阅读提示:广受好评的电影《摔跤吧!爸爸》,不仅是探讨性别问题的窗口,也是思考教育问题的契机。以父权的方式取得平权的结果,手段是否也因此变得正当?全文 3270字,阅读约需 5 分钟。



在电影院看了《摔跤吧!爸爸》,几次泪流满面,在吉塔和爸爸关系疏远的时候,在爸爸被锁在赛场外的时候。

确实很感人,阿米尔汗的演技也依然出色,难怪成为印度历史上最高票房的电影,近7万人的豆瓣评分为9.2分。

 

影片的争议性

 

人们对影片最主要的赞扬,是它是印度历史上第二部女权电影。它改编于真实故事。阿米尔汗饰演的前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希望生个儿子完成自己世界金牌的梦想,结果却连生四个女儿。当他意识到女儿的天赋,便开始着手培养。他认为女孩儿和男孩儿是一样的,不顾周围人的嘲笑和质疑。最终,两个女儿都先后获得了英联邦运动会的金牌。

 


一些人对影片最主要的质疑,是认为影片反映的是对父权的崇拜。认为父亲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强迫女儿,把女儿当成工具。这种强权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 开始女儿并不想练摔跤,父亲强迫女儿每天五点起床,进行极其辛苦的训练;

- 为了方便训练,父亲强迫女儿把长发剪成板寸,穿上短裤,让女儿遭到周围人的耻笑;

- 父亲做决定时,不会考虑女儿们的意见和感受,也不会和女儿详细的讲道理,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强迫女儿接受。

 

对于这种质疑,大多数回应的文章认为:我们要看到印度社会的现实,印度男女不平等极其严重,尤其在农村地区,女童早婚、辍学的现象很普遍。女性被困在家庭中,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强势的父权是不得已的,否则无法和整个社会的偏见对抗。

 


是什么导致女儿们的成功?

 

女权还是父权?要回应这个问题,可以回到一个更根本的问题,这两个姑娘为什么会成功?如果以获得国际大赛金牌为衡量成功标准的话

 

从种种赞扬来看,很多人认为这种成功是基于父亲对男女平等的信念和坚持,是相信女孩儿也能像男孩儿一样从事竞技运动。

 

但只有这个信念,就能带来成功吗?未必。在这个影片中,我认为还有几个因素对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因素是父亲在摔跤方面的能力。在影片中,这种能力似乎有点被神话了,尤其是后期和国家队教练形成的对比。教练和父亲对大女儿吉塔的训练方式和战术指导完全是相反的:教练给大家更大的自由,可以留长发,可以去玩乐,指导吉塔采用防守的策略,认为得不到冠军也没关系;而父亲更严苛,认为吉塔的优势在于进攻,有国际大赛冠军的实力,一定要努力夺冠。吉塔到国家队接受训练后,认为父亲的方法过时了,运用教练的方式,在大赛中却屡屡失利。直到重新找回对父亲的信任,按照父亲的战术,屡次获胜,并且在父亲缺席决赛的情况下,获得了金牌。

 


一个因素是两个女儿在摔跤方面的天赋。父亲开始训练女儿摔跤,缘起于两个女儿有一次把几个男孩儿打得鼻青脸肿。开始训练后一段时间,吉塔就已经打遍本邦无敌手。父亲以前就是国家级别的摔跤冠军,基因的遗传对两个女儿也很关键。而陪练的侄子,最初就被发现没有这样的天赋。

 

还有一个因素是两个女儿都产生了对摔跤的热爱。影片中这种转变,由一个被迫嫁人的同村女孩儿引发。女孩告诉她们:我注定14岁就要嫁人,一辈子和家务为伍,至少你们的父亲让你们自己的未来和人生有选择。从那天起,两个姑娘不再抱怨训练辛苦。之后吉塔参加比赛,感受到竞技中的乐趣,随着比赛中不断的获胜,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从那时开始,两个女儿是带着积极的心态训练和比赛,可以说是爱上了摔跤。

 


能力、天赋、兴趣,是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两个女儿在摔跤方面的成功。当然,父亲觉得女孩儿也能像男孩儿一样参加竞技运动,这样的信念给了女性机会,也至关重要。

 

父亲的强权是成功的必须吗?

 

有人认为,在印度这样的地方,尤其是对于竞技体育运动,只有强硬的态度和手段,才能与整个环境对抗。

 


真的是这样吗?


一方面,如果没有能力、天赋、兴趣作为基础,只有一个强势的父亲,逼迫女儿像男孩儿一样奋斗,追求成功和更多的选择,真的会带来好的效果吗?


强权,可能带来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抗,关系的紧张,给孩子带来他/她无法承受的压力。有的孩子因此厌弃学习(包括从事某项体育运动),有的甚至用自杀的方式对抗。


像电影中孩子被剪短头发被嘲笑,这样的心理阴影,在现实生活的很多案例中会伴随孩子终身。

 

另一方面,同样是希望女性获得更多的选择,实现自己的价值,除了运用强权,真的没有别的更好的手段吗?


或许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很难想象,父亲这样一个硬汉的形象,会柔和的和女儿沟通:如果不练习摔跤,你们可能14岁就要嫁人,但我觉得你们有天赋,我也有能力帮助你们,你们能有更多的成就,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以一年为期,过程中可能会很辛苦,但我希望你们能坚持试试看,也希望你们能去体会摔跤的乐趣。


但硬汉形象和平和的讲道理本就不矛盾。况且,影片中,是14岁的邻家女孩儿的话,真正打动了姐妹俩。但现实生活中,不一定存在这样的邻家女孩儿。如果不和孩子讲道理,她们或许永远不会明白,或许会一直用对抗的心态看待父亲和摔跤。

 


也有人认为,强制在体育和类似技能训练中必不可少。确实,练钢琴、竞技体育运动,训练都很辛苦和枯燥,很多孩子并不喜欢。问题在于,怎样在适当干预孩子的行为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之间取得平衡?或许你我都见过被父母逼着练琴,考到钢琴10级就再也不愿碰钢琴的孩子。影片中的父亲,和母亲约定一年为期。约定期限,是一种不错的尝试。但孩子并不知晓,没有参与任何的讨论,没有任何话语权。

 

还有人认为,父权的威严在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确实如此,但威严并不等同于强权,不一定要体现为强制的形式。威严依然可以注重方式方法,可以是基于爱、信任、自我为榜样,可以以讲道理为基础。当然,这部影片中的父女之间,有很强的爱和信任,在摔跤方面,父亲也是很好的榜样。或许对个体来说,强制的方式并没有影响父女关系,没有阻碍女儿们的成功。但对更多人来说,强权往往容易破坏父女之间的关系,造成冲突和矛盾,也很可能阻碍孩子的发展。

 


电影中的父权,有没有发生过改变?

 

这部电影在倡导男女平权的同时,有没有对强势的父权进行反思?或许后半段有一些,但并不足够。


电影中的父亲,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吗?

女儿们幼时的第一次反抗,因为14岁邻家女孩儿的话,被顺利的化解了。从厌恶摔跤,转变成喜爱摔跤。


第二次反抗,是大女儿吉塔在感受到自由之后,慢慢疏远了父亲,不再信任父亲的训练方式。但当她在国际大赛屡屡失利,又重新信任父亲的训练和策略。


第三次,是结尾决赛时,父亲被锁在赛场外,吉塔看不到父亲,从惶恐不安,最终独立赢得了比赛。


或许导演,希望以此体现,父权最终需要退场。

但上面的三次挫折,每一次,都是因为外界的因素,要么化解了女儿对父亲的反叛,要么不得不暂时退场。


父权,从没有主动退场过。主动退场,意味着即使没有外界的干预,父亲会通过改变自己来解决问题,意味着即使女儿不喜爱摔跤了,不愿意争夺冠军了,没有顺着父亲希望的方式发展,这时,父亲会怎么做?


不少人,包括我都在担心,看了这个电影之后,更多人会在虎爸虎妈的路上越走越远,会误以为强权是不得不采取的手段,是有效的手段,误以为给孩子自由必然导致失败。我会担心更多家长忽略了孩子兴趣、感受的重要性,忽略能力和方法的重要性,忽略导致吉塔和她的妹妹们成功的其它重要因素。

 

在印度农村这样的地区,强调男女平等确实是至关重要的,但忽略了上面的因素依然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它会让我们只看到成功了的吉塔,而忽略千千万万即使希望女儿实现自我价值,却因为用错了方式而带来失败结果的父亲们。它可能让我们忽略帮助女性成功的其他一些重要资源,这包括让女性、包括女童参与到讨论和对话之中,包括提供她们成长所需的物质或培训资源。

 

我们不能奢望电影主角的原型,一个印度农村的父亲,懂得更好的教育方式,成为一个完美的父亲。但作为一个会被上亿人观看的电影,其中的很多情节,确实可能被误读,带来不好的影响。电影对父权的反思,本可以和对男女平权的反思一样多。


或许我们可以放下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不完全肯定一部电影,也不完全否定一部电影,而是混合着感性和理性,更复杂的去思考这部电影。

 

在黑白之间的灰色区域,这部电影,和我们的初衷本都是一致的:女孩儿和男孩儿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但怎么让人们,包括女孩儿们自己理解这一点?还有比父权的强制更好的方式。



关于教育和女权,或许你还想读

中国的教育还会好吗?有这么多人在努力你造吗?!

因为深信平等与公正,我出柜成为女权主义者

姑娘们,应该向邪恶的咸猪手认输吗?

我们的宝宝有两个妈妈

打破性别偏见


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画、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画、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


线下活动最后席位!

北京线下AA互助会:要去读“无用”的专业吗?

5月13日,8个人,8个人生岔路口

用一顿下午茶的时间,

学习解决选择难题的方法论

最后席位,不容错过!



最新课程正在报名!

 

订阅号:PlanC-Edu

服务号:PlanC-Mall

 

微博:小C-C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